紐約百老匯東尼獎 – 舞台劇的「奧斯卡」
又是頒獎禮的季節,跟隨樂壇成績表的派發後,影、劇二界的頒獎禮亦接踵而來。在本市, 無論在收視、收聽與普及上,舞台劇的頒獎禮都不能與流行音樂界及電影界的相提並論。但在地球的另一方,舞台劇的頒獎禮卻是全國盛事。如紐約的百老匯東尼獎(Tony Award)及倫敦的羅蘭士奧利花獎(Oliver Award)等。
在美國,東尼獎的重要性與奧斯卡不遑多讓‧東尼獎的命名乃為紀念於一九四六年去世的偉大百老匯女演員兼導演 Antoinette Perry‧於一九四七年舉行第一屆。初期,頒獎禮只在酒店的宴會廳一邊晚宴,一邊頒獎 (無獨有偶, 早期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亦如是)。多年後,經過不繼的進步發展,到今天,已是全國電視廣播的重要節目。
東尼獎由 American Theatre Wing 主辦,到1967年,加入The League of American Theatres and Producers, Inc.合辦,同年開始有電視轉播;香港舞台劇的頒獎禮初由香港戲劇協會獨力主辦,到第五屆(1996)開始,與香港電台合辦,同時登上大舞台及利用大氣電波廣播。
東尼獎由「東尼獎管理委員會」管理,之下有「行政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而香港舞台劇獎的籌委會由香港戲劇協會的幹事聯同香港電台文教組組成‧另有評審團,成員包括有香港戲劇協會全體幹事在內的五十多位本地專業劇人‧
大部份的獎項選舉,除了頒獎禮本身外,最為人重視及談論的,應數選舉機制了。所有在公認的百老匯劇院 (現若有40間) 內公開演出,座位數目不少於500,並在該年度首演的劇目,都自動納入東尼獎的候選名單。候選劇目的監製,需邀請所有投票人免費觀賞其劇目。
有效投票人包括 Actors’ Equity Association (演員公會)、The Dramatists Guild (戲劇人協會)、Society of Stage Directors & Choreographers (舞台導演及編舞協會) 及United Scenic Artists (設計師聯會) 的董事局/理事會成員,加上 American Theatre Wing 的代表(不超過45人)、The League of American Theatres and Producers 的法定會員,還有Theatrical Council of The Casting Society of America (不超過15人),Association of Theatrical Press Agents And Managers(不超過15人)與樂師公會代表等等,估計現約有710名投票人。大會有權終止過去並未有投票或曾違規的有效投票人的投票權利。
提名方面,「東尼獎行政委員會」會委任不多過30位,不少於15位的專業劇人為「提名委員會」。任期為3年。委員會將等分為3組。每季節目輪流由其中一或兩組成員負責,委員會成員需盡其一切努力觀賞該季度所有合候選資格的演出,務求做到每一個製作,都曾被所有或絕大部份的委員觀賞過。提名委員會將於季未開會,時間不超過2小時。以記名暗票的方式來投票(每人每項只能投一票)由會計師點算後,向大會報告提名結果。再由7百名多位投票人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最後結果。獎項包括有戲劇與音樂劇的編、導、演、音樂、編舞及設計等20個常設獎項,另大會可因應每年情況加入特別獎項如「終身成就獎」、「特別舞台製作獎」等‧
以短短千言當然不能將厚厚的東尼獎章程規則原整地呈現,只盼能概括地介紹, 讓大家有一些選舉慨念,希望下次有機會介紹一下香港舞台劇獎及/或其他世界各地的舞台劇獎。
香港需要更多舞台劇獎
在紐約, 「百老匯東尼獎」可選是其中一項最具影響力的舞台劇獎項‧除此之外, 一群劇評人及各大小傳媒的戲劇記者與編輯, 有鑑於「東尼獎」只接受在特定區域(百老匯)內的指定劇院群(座位至少五百)中上演的劇目作候選人, 故於於五十年代, 創立一個全面照顧紐約市內所有演出底獎項: The Drama Desk Award (紐約戲劇獎)‧
另一個重要的獎項: The 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 (紐約圈內劇評人獎), 則是由一群紐約市內的報紙, 雜誌, 電台之戲劇評論員於三十年代設立, 為要選出劇評人眼中的最佳劇本/演出‧
另一方面, 在紐約市外的戲劇評論/出版界亦為了以他們的觀點去表揚紐約市內的戲劇演出, 亦設立了Outer Critics’ Circle Award (紐約圈外劇評人獎)‧
還有很多不同的大小獎項, 由此可見, 一地的戲劇發展與其相關的獎項發展有互相帶動的現像‧今天, 香港戲劇發展蓬勃, 每年有超過一百 個 (Almost 500 today) 全新製作, 應有更多不同層面的舞台劇獎出現‧不妨在此建議設立「小劇場獎」, 針對在觀眾席硬件於三百或以下的劇院中演出的製作‧一方面鼓勵小型製作, 一方面對小型演出的最大製作群-業餘劇團作出支持‧
當然, 這個夢要靠一群不畏閒言, 不辭勞苦, 不怕遭語言暴力攻擊的有心人出來承擔方能成事‧
余振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