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res_control

About Paul Yip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Paul Yip has created 78 entries.

他朝君體也相同,莫要悔不當初

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會

香港演藝學院舊生會

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舊生會

香港戲劇協會

香港演藝人協會

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你們對於政府黑箱作業打壓香港創意工業的卑劣手法連一個聲名一個立場一個說法也沒有嗎?你們的同業同工同學需要支援、社會公義需要得到伸張的時候你們在那裡?

 

他朝君體也相同,莫要悔不當初。

 

B

October 18th, 2013|總監的話|

藝術可以計算,可以量化嗎?

藝術可以計算,可以量化嗎?

貝多芬以7年時間(1817-1824)完成第九交響曲,約67分鐘,平均一年完成約9.57 分鐘。 一分鐘樂曲要花約38.13天完成。浪費嗎?

世界頂級樂團,過百位世界頂級樂手,花一年時間練習演奏馬勒的交響曲。約90分鐘,平均每天練習約4分鐘樂曲,浪費人力嗎?

Georges Seurat 以5年時間(1884-1889)完成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207.5cm x 308.1cm),平均一年完成約1.28平方米=13.76平方尺,一平方尺約要花26.53天完成,浪費時間嗎?

林懷民以2年時間創作雲門舞集的經典作品「九歌」。全長約兩小時。平均一天創作排練9.86秒作品。

還有很多例子,不贅不算了。

本地戲劇界的 Freelancers為口奔馳,每天 DO RE Mi 早午晚巡迴、排戲、演出,僅能糊口,遑論創作(曾撰文本團網頁細訴,有興趣可來一遊)。以為加入專業劇團,可專心創作,朔造角色,錯了!

香港龍頭話劇團,曾被我們的審核部門批評演員工作效率底,因未能用盡合約法定工時。部份演員「投閒置散」。

因對藝術無知的官僚,以致劇團要 physically加額外工作給演員,原以為可專心創作,怎料比 freelance 更差,因沒有選擇權,一定要做。

劇團亦因而損失了一批資深甘草,沒有老角了。

 

我們精算的審核部,定會批評貝多芬低效率、世界頂級樂團浪費公帑,樂師「投閒置散」、秀拉浪費資源。

我們不是沒有才能,沒有天賦,只是太多荒謬的人與事。

當然,我們不是貝多芬、秀拉、林懷民‧‧‧

但在這樣的環境,他們也未必能「頂得順」

 

(from History Boys house programe)

 

October 8th, 2013|總監的話|

給各ADC藝術代表候選人的公開信

給各ADC藝術代表候選人的公開信:

本人余振球,在香港劇界打滾30年, 最近在發夢, 與您們分享一下。希望大家無論入局與復, 都能一起分享參詳。

 

Hong Kong Performing Arts Market (HKPAM)

香港演藝展演會

緣起

從本港舞台演出及參與外地藝術節演出的數量和水準,香港本地演藝工作者的藝術成就早已達到國際水平。但本地缺乏鼓勵「外銷」政策,影響業界向外地發展心態及缺乏適當方法,致香港劇場產業這方面大大落後於比我們遲起歩的韓國與內地。韓國、加拿大、澳洲、英國和北歐•••等國家文化部門大力支持本土藝術家外銷,他們在行政上、經濟上的大力支持,成為文化產業化的重要支柱。

由港英時代到回歸後,政府在表演藝術的發展政策及生態上均未有作詳細的硏究,而只是以資助、補貼為主要支持模式。在提倡文化藝術發展的前提下,每年全球各地與及香港的藝術節中多有本地藝團參與,香港的表演藝術已與國際水平接軌。可惜本地專業劇場生態並沒有多大改變:觀眾量增加了,但仍嚴重不足,與演出數量的比例,更有倒退的情況。藝發局的行政資助增加了,但總追不上租金及劇團的增長。康文署外判本地藝團的製作費比市政局時期增加,但還是遠追不上製作成本及通脹壓力。

香港表演藝術及專業劇場發展已進入一個瓶頸狀態。

產業化是超越這瓶頸的其中一個方法。參考外國經驗,初期均必須具有實質政策支持:發展拓展本地觀眾的土壤,和外銷優質製作的平台。這兩項,近期韓國都取得極佳的成果。絕對值得借鏡。

在香港舉辦國際演藝展演會。廣邀世界各地及中港藝團、主辦者、演藝投資者聚集一堂, 作展覽、showcase、演出。把本地及國內創作推向世界。這是文化創意產業化的重要一步。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亦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下面都是鄰近地區在這方面重要而成功的例子:

韓國文化體育旅遊局(Korea Ministry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全力支持, Korea Arts Management Service (KAMS) 主辦的Performing Arts Market in Seoul (PAMS) , 積極地把傳統韓國音樂舞蹈及當代韓國舞台作品,包括商業/娛樂劇場推銷給全世界。於國際劇場亦揭起了一片韓風。

http://culture360.org/event/seoul-pams-performing-arts-market-2013

日本的「国際舞台芸術ミーティング」”Performing Arts Meeting (TPAM), 由日本國會成立的JAPAN FOUNDATION (国際交流基金)、聯同地方政府的 Kanagawa Arts Foundation (公益財団法人神奈川芸術文化財団)、Youkohama Arts Foundation (公益財団法人横浜市芸術文化振興財団) 提供一平台讓日本當代藝術家與國際藝術界交流。

http://www.tpam.or.jp/?lang=en

澳洲政府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支持Australian Performing Arts Market (APAM), 讓國際藝術家與演藝投資者 能直接接觸澳洲當代舞台,同時讓澳洲創作者與海外仝人建立網絡, 尋找海外合作機會。一直以來,都是在 Adelade ,最近被Brisbourn 奪標。

http://www.performingartsmarket.com.au/about

其他還有加拿大的CINARS, NYC的APAC (可能是同類型中規模最大的) ,智利,羅馬尼亞,斯德哥爾摩,開羅, 西班牙。。。等等,都已經成為該地區的年度盛事。不單推動了當地文創產業,更帶動了旅遊及文化貿易。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除了每年有不同的貿易展銷會,表演藝術也應是不可或缺的環。

本計劃一方面推動本地演藝產業化及國際化,同時補充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文化氣息。

 

目標

參考海外不同的 Performing Art Market ,配合香港演藝生態而策劃、擧辦香港演藝展銷會(Hong Kong Performing Arts Market,主力推廣本地藝術家。同時介紹珠三角地區的優秀演出及創作人。亦廣邀海外製作單位參與,加強展銷會在國際間的認受性。

另一方面,邀請海外演藝節目主辦單位(Presenters), 推廣單位(Promoters) 、中介單位(Agents)、國際演藝投資者(Investors) 及海外其他演藝展銷會(PAM)、國際藝術節 等仝人來港認識中港藝術工作者,建立網絡。

1,積極地把不同類型 (音樂、舞蹈、戲劇、戲曲、多媒體…等等), 不同風格的本地優秀舞台作品,推廣給全世界。

2,提供平台讓本港藝術家與國際藝術界及國際演藝貿易市場作直接交流。

3,讓國際藝術家與演藝投資者能直接接觸中港當代舞台演藝作品,同時讓中港兩地(珠三 角)創作者與海外演藝展銷會(PAM)、國際藝術節 建立網絡, 尋找海外合作機會

4,藉此大型項目,吸引本港市民對本地表演藝術的關注,從而開拓觀眾。

5,藉此大型項目,建立本地文化創意產業化的基石;同時,結合旅遊、文化貿易,打開另一扇發展香港之門。

 

項目

1,場地

A,中央場地 -海外參加嘉賓登記 (Delegates Registration)、訂票、資訊中心、接待中心、酒會空間、會面空間、輕食咖啡閣,小酒吧。

B,展覽廳 – 設獨立展藝廊與藝團、機構租用以作展示及聯絡

C,展演空間 – 獨立小型空間以作藝術家展演(Showcase) 其作品

D, 正式表演舞台讓作品完整演出

 

2, 本地藝術家

– 邀請本地(香港)表現藝術家參與,作完整演出,或局部(折子)展演其作品給參加是次演藝展演會的海外/本地嘉賓及觀眾欣賞交流。尋求本港優秀演藝節目外銷的可能性。

– 邀請本地藝團,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等於展覽廳設置展藝廊,介紹其團體,作品和未來演出方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節目/藝術節/演藝展銷會策劃人,演藝投資者,藝術家建立網絡, 開拓海外巡迴演出市場。

 

3, 海外藝術家 (包括中國內地及澳門)

– 邀請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 演藝投資者等來港參與

是次演藝展演會, 與本港,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交流,尋求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 邀請海外表演藝術家及表演團體參展並演出。

– 海外演出團體以亞洲為主體。國內演出團體以珠三角為焦點。

 

4, 活動

A, 展覽 : 於展覽廳設置多個獨立展覽空間 (Booth) – 展藝廊

– 主空間設一定數量的展藝廊免費提供給本地非牟利專業演藝團,藝團須自費佈置空間。另設少量展位讓其他表演團體, 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等租用。

– 副空間設國際展藝廊, 予海外表演藝術家及相關團體租用.

 

B, 展演 (Showcase) : 二至三個獨立小型演出空間,讓本地非牟利專業演藝團輪流以簡約、片段形式展演其創作。

– 由上午09:00開始到晚上22:00為止,每天共9場 (扣除午/晚餐時間各2小時,共4小時) 。每場展演為一小時,包括裝/拆 (Setup/Strikeout) 時間。

– 不建議技術要求複雜的演出。

– 本地非牟利專業演藝團可免費使用一節時段。即每個藝團第一場展演可免費使用場地。之後可租用場地作第二、三場演出。

– 展演節目時間表將會在大會刊物中刊出,並於資訊中心張貼,如有更改,亦會在資訊中心公告。藝團亦可自費於大會刊物中刊登廣告。

– 海外藝團亦可租用場地作展演之用.

– 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 演藝投資者, 演藝工作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可自由選擇觀賞.

 

C, 足本演出 : 於正規舞台作完整演出,可公開售票

– 本地非牟利專業演藝團可免費使用主舞台一天作足本演出用。如需使用多於一天,需付租金。製作費藝團自行負責,門票收入為藝團所有。惟藝團需備免費門票予大會嘉賓 (Delegates)。

– 節目時間表將會在大會刊物中刊出,並於資訊中心張貼,如有更改,亦會在資訊中心公告。藝團亦可自費於大會刊物中刊登廣告。

– 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 演藝投資者, 演藝工作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需事先登記取票。

 

D, 專題研討會 Forum:邀請海外及本地演藝工作者同台交流討論。

– “Collaboration between East and west.” 「東西合璧」

邀請曾有東西雙方合作經驗的藝術家分享其合作經驗,及所得和所失。

計畫邀請嘉賓:喻榮軍 (中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許芳宜 (台灣,37 ART, 舞蹈)

吳光奇 (澳門 / 加拿大, 音樂)

Fred Frumberg (Cambodia / USA Amrita Performing Arts Centre , Moern Dance)

Michael Walling (England, Border Crossings, Multi Media)

– “Tour to China” 「向中國起航」

邀請曾有中國巡迴演出經驗的藝術家分享其經驗及困難和得著

計畫邀請嘉賓 : 林奕華 (香港, 非常林奕華, 舞蹈劇場)

陳建彬 (香港, 香港話劇團)

林禮長 (香港, 城市當代舞蹈團, 科藝技術)

John Lambert (加拿大, John Lambert & Assoc, 國際知名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赵潋(中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製作人, 編劇)

 

E, 「二十分鐘演藝雜誌」 “20 min+”: 本地非牟利專業演藝團向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 演藝投資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自我介紹的平台

– 本地非牟利專業演藝團自由報名參加,每個藝團有二十分鐘時間介紹其創作或未來計劃,作為打開尋找海外合作伙伴的大門。

– 被邀請參加是次演藝展演會的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演藝投資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必須出席。

– 每隔一小時皆有20分鐘咖啡時間,好讓雙方有直接交流機會。

 

F, 開幕及閉幕 :

– 開幕午餐會 – 本地藝術家,創作人,藝術工作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齊集一堂,互相認識,為未來溝通建立網絡基礎。

– 閉幕酒會晚宴 – 本地藝術家,創作人,藝術工作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作最後聯繫,確立未來合作機會。

 

G, 「咖啡藝談」”Coffe and Art” : 提供面談平台與本地本地藝術家,創作人,藝術工作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

– 每天早上早餐時段及下午茶時段各約一小時,於特定空間提供免費咖啡及茶點,讓雙方會面直接溝通合作細節。

– 雙方可事先約定,或即興碰面。

– 被邀請參加是次演藝展演會的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演藝投資者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必須最少參加一節早餐及一節下午茶時段。

 

H, 嘉賓禮包 “Delegates Pack” : 每位本地及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均獲發一份包含必要資訊及紀念品的嘉賓禮包,

– 環保袋,內有各項資訊及紀念品

– 大會刊物, 刊有海外參加嘉賓名錄,各演出時間表,參加藝團簡介等重要資訊的大會特刊. 並可刊登節目宣傳廣告.

– 卡片盒, 紀念品, 大會期間,必有大量名片交換。此紀念品可即時應用。

– 記事部和筆, 大會期間,提供給嘉賓作大會記事之用。

 

5, 工作流程 :

於申請撥款獲批後,將立即分7階段按步進行下列工作:

i, 確定場地並尋求場地贊助

尋求酒店及機票贊助

尋求宣傳贊助

定立大會條款 , 包括本地藝團免費使用空間,及本地/海外藝團租用空間等條款。

 

ii, 聯繫本地藝術家及團體

聯繫海外藝術家及團體

聯繫並邀請海外演藝策劃人/代理人, 節目主辦者, 藝術節策劃人, 演藝投資者, 國際演藝展銷會策劃人等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

 

iii, 大會流程初稿

組織各類有關工作承辦商及協作團體

招募義工(車馬費津貼)

組織大會展覽、舞台、演出技術事務

策劃公關及宣傳事務

 

iv, 會場設計

印刷品設計

嘉賓禮包設計

宣傳品設計

 

v,海外及本地宣傳大規模展開

 

vi, 確定本地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及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人數

組織海外參加嘉賓(DELEGATES)接待

組織本地藝術家,藝術工作者接待

 

vii, 會期 : 為期一週(包括裝置及拆撤)

 

6, 工作團隊 : 按需要分三個階段上任

– 長期 (於撥款後隨即開展工作) : 項目總監

海外事務經理

本地事務經理

行政/會計主任

 

– 中期 (工作流程第iii階段開始工作) : 財務監督

公關/宣傳監督

技術/製作監督

 

– 現場 (工作流程第vi階段開始工作) : 大會統籌

展藝事務統籌

展演事務統籌

60名受津義工

 

--------------------

 

很長的夢, 但這只是起點。還有很長的路。 但夢中一年, 可能是我們的一念。

共勉

 

J

 

September 27th, 2013|總監的話|

原文寫在《歷史男生》場刊 – 導演的話

原文寫在《歷史男生》場刊 – 導演的話

八十年代考過高考,或是我鍾情此劇的緣故。故事圍繞著英國的一班尖子準備考入牛津劍橋;幾乎沒有劇情,只是輕描淡寫的劇中人物帶動。多年前偶然打開電視看到此劇,吸引我的是對白中濃烈的英國口音,及帶舞台味道的調度;劇中常引用英國文學和歷史事件,可憐我中學時文史全紅,大都不知引文出處,偏又與故事互相呼應著,叫人看得津津有味。那時還未知作者竟然是英國劇壇巨匠。有幸終有機會將劇本譯成粵語,與大家分享。

前陣子閱報,指英國是現時世界最大軟實力國家之首,從文化和思想上的輸出,可見一個國家和民族有多偉大。中國對日本朝鮮、或東南亞以及西方世界的影響曾經舉足輕重,如今窮得只剩下錢。劇中或可提供了一個角度,看看為何外國的月光特別圓。

表面上所有事情都是亂套的:老師上課天南地北忽東忽西沒有課程?男生之間公然的示愛?師生之間默許的身體接觸?學生竟向學校職員及老師公然挑逗?觀眾卻對這班男生最後成為了法官、律師、校長、作家、老闆、建築商、教師沒有懷疑。換了在地球的另一面,這些老師及其親族早已給批判至全體上吊以死謝罪,或在這間學校被投訴至倒閉之前,校長或校內其他老師甚至會親自動手;而這班同學早被打成廢青。但最後看來是不分尊卑的行為,似乎變成老師和同學間對等的學術討論平台;亂七八糟的班房,成為學生自由放任探索歷史和生命的樂園。

為了孩子,你會去到幾盡?

近年為了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本地教育部門提出不少新政策和改革,什麼母語、雙語、教改、校本、微調、國教、廢歷史、三三四等等,林林總總令人眼花撩亂;恕小弟才疏學淺,只能看到這些改革背後,除對提出這些改革的某些官員製造一堆有利的數據支持政績,後而升遷或至其他部門做上司做首長外,對學生實難有好處。現實是反而近年畢業生依然中文不成、英文不濟、口語或文書不通。其中原因或許是每項新政策出籠,在未有足夠時間沈澱經驗之前,只要有人反對,或新官上場,便又會有改變;「治大國若烹小鮮」,朝令夕改,只會民不聊生,真係蛇都死,何況稚子?奇怪的是,儘管教育界或學界人人大聲疾呼,再加報章嚴厲批評一下,然後就會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所謂改革還是繼續下去。

時代要進步是對的,但是基礎教育關係到一地的文化特色和下一代的生活成長,是社會棟樑的培養,不可兒戲,總不能未學行先學走,基礎未成,就已經把學生往所謂專業訓練裡推去。今日教育變成一門產業,上之人為爭取表現,幾多校長校董只是行政總裁而不是有使命的教育家?為求出位連百年宗旨都放在一旁,令讀書只為考試,眼見幾多曾經堅持奮鬥的前線老師亦心灰意冷,或轉行或提早退休,實在悲涼。

教育講究的是對下一代的承擔,對文化的承傳。重要是訓練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會自我反省,具表達能力,就是最好的謀生技能;教學生好好做一個人,就是為國家培養有用的棟樑。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當然不好,但也萬不能怕有家長投訴便不教範文,怕有議員指責便取消科目,怕壓力太大便降低評分標準;同時學校與興趣班不同,教育方向不應該跟著市場走,例如那一年流行什麼行業,就一窩蜂去開什麼科目課程,如學校也實行功利,如何教下一代關愛身邊的人,關心社會,甚至關心國家?文史哲,因其功用無法被量化計算,因此容易被學生甚至家長認定為浪費時間的科目;這解釋了為何香港的藝術發展如此困難;其實詩詞文學,就似音樂劇中忽然有人唱歌,是一種情感的提煉與昇華,能培養人民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精神;從歷史中知古鑑今,了解民族過去,繼往開來,就是最好的國民教育;哲學除了規範了道德行為,同時訓練思考,為創新意念提供養分,對經濟民生有更大好處。這些都不是一般家長市民可能參與意見的地方,而是需要有學識有見地的教育家為民眾指出來的方向。而最重要的是,這一班教育家需要在人民能看到好處之前挺下去,擇善而固執。
可惜這一種承擔能力,正是現今最缺乏的;上至官員,下至百姓,都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得過且過。一個城市、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墮落,暴君的出現往往是果,原因反而是人民不管對錯,只信利益,面對大是大非,也只會茫茫然的明哲保身,看風駛艃。人的沉淪,在於太多沉默的聲音。國人說了一百年超英趕美,假如無法解開思想上的枷鎖,而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身體力行,對自已的專業、信念和理想堅持,恐怕再過一百年,中國夢還是一個蒼白的口號。要下一代是怎麼樣,就看我們為他們安排一個怎樣的世界,以自己示範一個怎樣的態度。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後記:曾因從未在香港嘗過大學的生活而感遺憾,但如今大學開學日也設家長招待,我為自己慶幸,否則那份身為校友的恥辱,將令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B

September 8th, 2013|總監的話|

藝術 ART不是產業

政府大喊文化產業,創意產業,還成立了不少部門去推動,包括「創意香港」 Create Hong Kong。但有趣的是 CreateHK的主政策卻將藝術劃出他們的推動範圍,因為在他們心中,藝術 ART不是產業。

一方面高呼產業化,一方面不承認(不認識?)ART是產業,這真是脫離世界趨勢的滑稽的矛盾。亦反映出現港府部門 CEDB (Comme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eau) 及 HAB

間之政策矛盾。

J

 

September 6th, 2013|總監的話|

包容

包容

最近常有人提出包容。包括對犯了錯,或不認錯的人包容。

對犯了錯的人,我們可以寬恕他,但對我來說,他先要認錯。

我們應該包容不同於自己意見的人,如不同政見、不冋民族、不同吃喝喜好•••等。

當然,改過自新的人,亦應支持他從新出發。

但,包容,從來不會用在死不認錯的人身上,起碼對我如是。

J

 

August 21st, 2013|總監的話|

400蚊支持戲劇產業 ???

400蚊支持戲劇產業 ???

政府大聲疾呼支持創意產業,有官員認為演藝界最有可能產業化的是戲劇界。

但是政府部門卻帶頭欺凌戲劇藝術。

QEF 對戲劇巡迴演出支助,演員劃一薪金水平:400大元一場。

這是可恥的價錢。不計排練的時間,不計創作的創意和辛勞

行政經理13000元一個月。ADC 的行政trainee 計劃也是13000一個月。trainee 跟富經驗、有學理的正職同一水平,同是香港政府,荒謬!

ADC 千萬不要為此而 cut down trainee 津貼。

以 Creative 作排頭的 CreatHK, 在財務system 上一奌也不creative。還是以政府官僚方法管理:為了表面的「公平」,規定所資助的項目,一切要招標並價底者得。不計水準,不計創意,更不計合作默契。

我們受了這麼多「價底者得」contractors 的苦,(大球場沙地供應便是一例) 還未學乖。

一般作業仲勉強可以,創意?

我敢話,全世界有創意,有要求的 designers 同 artists,都唔會相信 「價底者得」!

高水平的創意\藝術作品,可以「價底者得」的僵化投標制度得到嗎?

 

J

 

August 13th, 2013|總監的話|

大球場聯想二之價底者得

大球場聯想二之價底者得

官府認為行之有效的價底者得招標制度,是令政府管理質素下降的其中一個主因。亦間接支持無良商人壓拃員工,同時將不求quality, 只要quantity 這致命觀念發揚光大。

「價底者得」之供應商,當然將成本計至最底,人手最少。一切都最marginal. 不會有buffer應付特發事件。這次用的沙,有貝殼、有石仔、有塑膠,便是最隹證明。

好明顯供應商一直都係比呢尐次等沙你,你照收照用,香港球會又唔投訴,大家「和諧和諧」。終於爆發了這次不大不少的底水平應變。

招標制度係需要,但可否不「價底者得」呢?事實上,有很多公司及國家已採用中間價。如跳水比賽評分一樣,掦走最高,最底價,將剩餘的計算平均值,最接近平均值的底價者得。

J

 

August 2nd, 2013|總監的話|

大球場聯想之1:唔關我事

大球場聯想之1:唔關我事

大球場雜沙事件,是今天香港政府官僚處事的一個縮影。似乎過咗骨。人家客客氣氣英式禮貌+幽默勉強收貨,LCSD+HAB立即鬆口氣。加埋有天可頼,兼制出大量相片辯護,雖然台詞係對唔住,但係潛台詞就係唔關我事。objective係唔好要我孭鑊。仲厚住面皮讚自己危機應變好。可惜人家轉頭係家鄉話我哋係土炮家庭式管理。

人家落雨下雪卽鋪膠護草,我哋打風落雨攞定遮等收工。因為人哋熱愛足球。明白足球。

代表香港的專業球場淪為強國式山寨水平

平時做得勤力、專業、肯學新技術,根本唔會有呢種底水平危機出現。

可惜「專業」「自我提升技術」係需要對份工有熱情,有熱情就有要求。

只為「做好呢份工」,唔孭鑊就ok,不需有要求。

呢份熱情要上下一心,方有效 。怕孭鑊的官僚,練精學懶的公務員,同「價底者得」的賺到盡生意佬,係唔會有呢種熱情嘅。

 

J

 

July 31st, 2013|總監的話|

麵店

日前在Macao 吃了兩家麵店。第一家是在酒店(皇都,Hotel Royal) 附近,亦是「皇」級的名牌麺店。店面掛滿了中港台明星名人來店吃麵的照片。此店更被澳門政府譽為澳門品牌食店。

我以前亦曾到訪。這次發現漲價了。漲得很多。

需然店員不斷推銷高價名物,我還昰點了最普通的粥與麺。

店員黑口黑面的離開,我也見怪不怪,因為這是 Mac 的特色。

可惜,水準差了!

麵身「鞋」而「硬」。色澤灰暗。

今天這裡的竹星面••••Wanchai 榮華好吃得多。

第二家,在連勝街十號。地踎式茶餐廳,對衛生水平有要求的,不要去。但好好食。煎魚餅必食,薄身,所以煎得乾而香,份量足。麵,比第一家出色,爽而滑。

價錢只是人家的一半。

 

J

 

July 29th, 2013|總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