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escription
演出日期:15-16, 21-23/09/2012
I Ching
故事大綱:
故事描述江青(Ching) 與康生 (Kang) ,兩個充滿野心的人,在因緣際會之下,互相利用,在當時中國的權力中心翻雲覆雨,最後瑯璫入獄•
序幕
革命樣版戲「紅色娘子軍」演出後謝幕,領導們似乎都不什欣賞,江靑不滿。
康生, 作為文人學者及極具藝術修養的共產黨員,當起共黨宣傳及情報人員, 聯同江青,張春橋 (C.Q.) ,姚文元 (Y a o) 策劃奪權。
C.Q. 回憶起當年在上海江青當演員時的風采。
回到江青年輕時代的上海。
第一幕
繁華熱鬧的上海街頭,就像中國的巴黎。江青以藍蘋為藝名活躍於話劇及電影界。她野心勃勃,想成為萬人觸目的明星。 時 張春橋 乃記者一名,非常仰慕她‧
江青 先後利用深愛自己的藝評家丈夫 T ang N ah ,有婦之夫的導演 Zhang M in 去達成自己的明星夢。當然還有她的至愛,身為共產黨的年青學生 Yu Qian Wei 。後她因勾引有婦之夫而名聲掃地,加上中日戰爭,逼得隨 Yu 逃難到延安。臨行她的忠實影迷,亦是她的 女僕亞桂 來送行。
第二幕
一片黃土的延安。與 Y u 失散后,江靑孤獨地留在不毛之地。 再 遇張春橋 , 江靑不敢承認自己 就是 藍蘋 .
遇上共黨特務機關頭子 康生 , 被其為鞏固一己政治勢力而利用 , 而被進獻給毛主席‧但毛已婚,眾領導人反對‧後以江無身份及政治地位作條件答應讓江留在毛身邊‧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 , 為求生存,江青成為毛的「愛人」‧ 康生 亦得以進入權力中心‧
第 三 幕
抗日戰爭結束 , 美國欲促成國共和談而設宴,江青因無名分未能參加‧
江青妒忌王光美 ( 劉少奇夫人 ) 能以領導人夫人身份氣質高貴地參加‧
國共談判破裂而開始內戰‧
天安門建國大典‧江青又因身份問題未能參與‧後被留在蘇聯獨守空房‧一天, 康生 、 CQ 及 姚文元 到訪,謂因「大躍進」失誤毛聲望下跌,正是他們大展拳腳的機會,力邀江回國‧最後更以主席之位相讓利誘‧
回國後江以八個樣版戲揭開文化大革命的序幕‧王光美及亞桂慘被整鬥‧
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康生 害怕,後悔,驚覺自己引發了一場國家災難‧遂於臨終前舉發江清‧
尾聲
江青、 張春橋 (C.Q.) ,姚文元 (Y a o) 被捕入獄
執行監製:Mary Au
執行監製:李浩賢
助理監製:Peter Wu
製作統籌:Lisa Chen
作曲:盧冠廷
音樂總監 / 音響設計: 劉穎途
導演 / 佈景設計:余振球
編舞:易峰 歌唱指導:霍玉玲
製作經理 / 舞台監督:關浩明
技術經理 / 燈光設計:溫迪倫
服裝設計:梁健棠
化妝設計:馬穎芝
舞台監督 / 執行舞台監督: 陳嘉儀
助理佈景設計:黃梓駿
服裝主管 / 助理舞台監督:呂琼珍
助理舞台監督:陳緻諾
320 South Mission Drive
San Gabriel , CA 91776
USA
15/09/2012 (Sat) 1400 & 2000
16/09/2012 (Sun) 1400
B. The Broad Stage
Santa Monica College Performing Arts Center
1310 11th St. Santa Monica, CA 90401
USA
21/09/2012 (Fri) 2000
22/09/2012 (Sat) 1400 & 2000
23/09/2012 (Sun) 1400 & 2000
是次製作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資助
2012年9月(原載於信報)
鄧小宇
唐書璇編寫音樂劇(I Ching)
由唐書璇編寫,本地戲劇團隊「劇場空間」負責製作的英語音樂劇《I, Ching》(Ching 就是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的頭號人物毛澤東的夫人江青),將於 9 月中旬開始在美國洛杉磯兩個表演場地分別演出八場。
唐書璇是誰?要在這裏解釋一番確令我感到有點黯然,但現實是她編導的四部電影距今至少已接近四十年!現時的觀眾/讀者對她全然陌生其實是正常不過,唐書璇在美國留學讀完電影回港拍了首部作品《董夫人》,低成本黑白製作,卻奇蹟地在康城影展惹來注目,受到西方影評人,包括文壇重量級人馬 Henry Miller、Edward Albee 等大力推崇;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影壇差不多被邵氏的黃梅調和武俠片所壟斷,居然有人拍出像《董夫人》這樣妄顧商業市場的純藝術電影,確是要有著無比的勇氣和毅力,而勇氣和毅力更見證於唐書璇第二部作品《再見中國》(1974),在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她大膽用大陸知青偷渡來港為題材,結果影片被香港政府禁了十五年。
其後在七十年代她還拍了兩部她自己認為是很商業的《十三不搭》和《暴發戶》,當然都完全不被市場受落,我曾經寫她根本沒有商業基因,笑稱她「欲俗不能」。一兩年前電影資料館重映以打麻雀為素材的《十三不搭》,我發覺它其實有很獨特的美學及歷史社會價值,值得研究,不過是題外話了。
跟著的幾十年唐書璇在美國經營高檔中國餐館,受到不少荷里活明星名人的追捧,但我知道她從來沒有放棄拍電影的念頭,聽說她寫好了改編自王文興小說《家變》及白先勇小說《一把青》的電影劇本,可惜生不逢時,不似得現時大陸市場開放,國內更有不少熱錢等住來投資開戲,在八九十年代,籌錢開拍她這些如此冷門,沒有票房保證的電影確是「免問」。
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唐書璇生於 1941 年,如屬實今年已過七十了,難得是她的熱枕未減,仍寫劇本,而且今次不是她熟識的電影劇本,是舞台音樂劇,幾年前已聽她說在手搜集有關江青的資料,準備寫一部以她為主角的英語 musical。在大中華,江青這個人和她這段歷史確令到不少創作人都躍躍欲試,要搬到紙張、舞台、影像 …… 去,以我所知,多年前黎小田已很想搞一部有關江青的音樂劇,並打算找梅艷芳做女主角,高世章也很希望寫一部講她的小型音樂劇,並好像已動筆,而最近剛重演由焦媛主演的《江青和她的丈夫們》亦是另一部以這位毛澤東夫人為藍本的創作。
唐書璇今次的腳本最特別之處是除了我們一般人都聽過的「四人幫」之外,還突顯出一個一向被忽略的人物「康生」,在文革期間他掌管情報和意識形態,很多論者都認為他才是文革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禍首,在這劇裏我們看到在延安年代是他安排江青親近毛澤東,到了六十年代也是他從蘇聯把處於放逐狀態的江青帶返政治舞台的最中央位置,或者可以說「四人幫」根本就是康生一手打造出來的傀儡 ……。
文革史我沒興趣,但最難能是今回《I, Ching》已不止是另一個棄置丟放在書架上的劇本,唐書璇終於找到投資者,for once 將黑紙白字搬到舞台公演,雖然我只排練室看過一次沒有佈景、燈光的〝walk through〞,不可能看到它最終的成績,但想到她多年的心血終於成為現實,總令人感動。也許正是因為唐書璇不是一個專業的音樂劇人,反而沒有專業人士很多先入為主的概念和包袱,例如大多數的音樂劇,高世章會告訴你通常是兩幕模式,今次《I, Ching》有三幕 (上海、延安和文革),更沒理會行內人認為每部音樂劇必然要具備的什麼〝want song〞,或〝11 o’clock song〞等等,《I, Ching》的十多首歌只是東湊西併,由好幾位作曲家 (包括盧冠廷) 分別寫成,高世章可能又會搖頭,但出來的效果我覺得完全沒問題,風格出奇地統一,那不就可以了。
四十年前唐書璇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單打獨鬥,不按常現出牌,誤打誤撞,反拍出了像《董夫人》、《再見中國》這樣珍貴的作品,四十年後,我很欣慰見到她熱誠未減,依然漠視一切遊戲規則和伽鎖,奮力完成她的江青夢。